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09-07
- 分享
导读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垃圾短信的总量为199亿条,每月人均接收垃圾短信7条;骚扰电话出现总量为392亿次,每月人均接收骚扰电话 14次。自9月1日起,根据工信部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全面推行,对遏制电信骚扰这个“老大难”的作用究竟如何?
本报见习记者 杨清清 北京报道
这是一个没有隐私的时代。这是一个手机响铃不止的时代。
“我就在购物中心附近填写了一张办理会员卡的信息单,结果第二天就接到骚扰短信,是征询发票代理的。”黄女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在填写问卷时,我使用的是化名,所以看了短信后,非常确定个人信息就是填写信息单后泄露的。”
不仅如此,黄女士的朋友也曾被电话骚扰,并且经历更为离奇。“他只是在浏览网页,并没有输入任何个人信息,结果网页相关企业就给他发短信和打电话了。”
相较以上两位,王女士遭遇电信骚扰的性质则更加恶劣,已构成诈骗行为。据介绍,王女士于今年8月在阿里旅行的海航官方旗舰店上购买了一张广州飞至北京的机票,不料航班起飞前一天接到短信,通知航班取消,需要回拨给短信提示的400开头电话进行航班改签,改签费20元。
“当时我正在外办事,没有特别留意短信号码是否属于官方。回拨过去后,对方精确知道我的姓名、航班信息和身份证号,令我深信不疑。”王女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随后,对方要求王女士向指定账号支付20元改签费。直到王女士与官方核实信息时,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更令人忧心的是,类似的电信骚扰已不是个别案例,而是普遍现象。近日,百度手机卫士发布了《2015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移动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6大移动安全问题做了系统专业的调研和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全国垃圾短信的总量为199亿条,每月人均接收垃圾短信7条;骚扰电话出现总量为392亿次,每月人均接收骚扰电话4次。
自9月1日起,根据工信部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全面推行,未及时完成实名制登记的用户,运营商将对其进行停机处理。实名制的出台,对遏制电信骚扰的作用究竟如何?电信骚扰背后究竟构成怎样的产业?治理电信骚扰在立法层、执法层、监管层等方面究竟遇有怎样的障碍?面对电信骚扰,用户应该何去何从?
一问:用户信息为何会泄露?
事实上,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网民人数不断攀升的过程中,超过半数网民的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网上活动信息均遭到泄露。
今年7月,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以下简称12321举报中心)公布《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报告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网民的姓名、手机号、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等;49.9%的网民个人通讯信息(即时通讯记录、手机短信等)被泄露过。
“目前黑色产业链(简称黑产)已是数千亿的市场了,电信骚扰诈骗是其中之一。”曾从事企业安全工作多年的李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数据获取、数据贩卖,到实施骚扰,一系列环节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据李明介绍,目前当日即时数据(类似于火车站、航空公司等的用户信息)的市面价是10-20元/条不等,企业数据视其价值可卖到几十万到上百万元,“黑产”QQ群里每天都有吆喝着贩卖数据的人。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黑产”从业者甚众,而电信骚扰诈骗也已形成一整套高度流程化的分工,以逃避侦查及取证。其中,信息泄露环节就有多种可能:企业用户数据系统被黑客入侵;企业“内鬼”贩卖用户数据;用户手机中存在恶意软件、病毒、木马窃取信息;恶意WIFI以设伏方式截获信息……用户可能在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个人信息早已被一览无余。
针对前述“航班取消”案例,记者分别向阿里旅行、海南航空公司进行了数据系统安全方面的核实。阿里旅行相关人员告知记者,其数据系统是经过公安部门安全性检测的,而海南航空方面则表示,公司在加强购票渠道上有自己的风险防范,并且通过第三方公司进行独立的安全检查验证。
“再安全的系统都与人有关,哪怕管理再严格,只要利益驱动,有查询权限的人就可能与不法分子产生交易。”李明指出,“但确实难以断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二问:为何骚扰分子难归案?
“通讯信息诈骗案发量呈爆炸式增长,破案率低到不好意思说,大概不超过3个百分点。”此前,某省刑侦总队重案支队负责人公开表示。
据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数保持年均20%至30%的增速。2014年,在公安部门高压打击和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有关整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然而,2015年以来,部分地区此类犯罪发案率再次“爆表”:2015年1月1日至2月25日,上海市此类案件接报444起,同比上升76%。其中,既遂案件419起,同比上升89%;涉案金额逾7000万元,同比上升1260%。
通讯诈骗的整治尚且如此,更遑论发票代理、保险推销、企业广告等商业推销类骚扰短信。
“总体来讲,对于人们反映最多的商业推销电话,我国目前没有很明确的法律进行管制。”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永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尽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中,对多次发送“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做出相应规定,“但实际上,如果某个电话不是连续骚扰你,而是偶尔给你打一两次电话,很难认定为‘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除法律的空白之外,骚扰分子的归案还涉及跨部门协作。“在目前所有的法律规章制度中,诈骗或骚扰案件都是处理人。这就造成了骚扰诈骗的行为数据掌握在通信管理部门,但抓捕疑犯需要公安部门出马的局面。”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举报受理中心副主任郝智超指出。由此,加强两部门的配合至关重要。
“要加强配合,首先需要加强对黑色产业链的研究。”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颜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颜丽看来,只有将重点“黑产”结合起来,定位出治理“源头”(广告主、非法设备经营者或个人信息贩卖者),才能对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产生沉重打击。“因此,召开联席会议,制定相关方案,实现‘精确性’打击,效果会好一些。”
此外,颜丽也指出,实名制的推行,能够实现对短信、电话发起者的溯源,从而为治理电信骚扰现象提供依据,也能为公安机关依法打击使用“黑卡”从事的违法犯罪活动、立案侦破提供基础。“实现实名制是确保市场健康的前提。”
三问:为何运营商只能望“号”兴叹?
“运营商不比手机安全软件,无法在用户接到电信骚扰时进行即时提示。针对嫌疑号码,运营商只能选择停机或放行。”面对重重压力,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坦言,“但在停机前的嫌疑号码鉴定时,运营商有三大难:取证难、跨网难、跨地域难。”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六十六条,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因此,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若运营商把骚扰电话关停,骚扰分子就此上诉,一告一个准。”郝智超说。
“短彩信比较好溯源取证,但骚扰电话比较麻烦。”前述中国移动内部人士称。目前,中国移动在接到用户进行骚扰电话投诉后的通行办法是,安排拨测团队进行回拨以收集证据,“但大部分号码都是不接或接不通。”
跨网与跨地域也是造成目前查处难度的原因。据了解,目前许多骚扰号码涉及跨省操作,用户举报给当地运营公司后,当地运营公司需协调骚扰号码所在地的省公司核查,省公司再到市公司,流程漫长。此外,如果溯源之后,发现是其他运营商的号码,追查就进行不下去了。
近来,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运营商的态度也开始逐渐有了转变。今年的3·15晚会曝出骚扰电话、利用电信工具实施诈骗、违反电话实名制办卡等问题后,3月16日,工信部约谈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相关负责人,并连夜责成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所在省通信管理局进行调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现在电信骚扰已经与省级运营商的KPI挂钩,也会涉及罚款。当骚扰投诉超过设定限额后,多一条骚扰号码投诉将罚款数千元。”郝智超介绍,“这一规定前两年就有,但近来实行得越来越严格。”
四问:软件商还能如何作为?
在短时间内信息泄露难以彻查、骚扰分子难以绳之于法、运营商难有作为的现状下,处于终端的安全软件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倒是为用户挡下不少骚扰信息。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用户规模达到4.87亿,同比增长14.86%,环比增长3.18%。中国手机安全软件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74.2%,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
安全软件的“强大”之处在于,用户在接到骚扰短信或电话后,可利用安全软件对其进行骚扰标记。其他用户在看到标记后,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与需求选择查收/接听或拒收/挂断。
但郝智超也指出,在骚扰号码的认定和处置上,目前还欠缺统一的标准。“有些号码在360手机安全卫士平台上已被标记到1万次,可仍然能够外拨——难道就不能干脆把它停掉吗?”
此外,标准的欠缺还体现在,一些被标记为骚扰电话的号码,反倒是正规银行、运营商、企业客服等。因此,电话邦战略合作部副总裁刘博涛认为,建立可信号码信息服务联盟,通过大数据分析增加标记准确度,联合手机厂商鼓励用户主动纠错后,再统一进行人工电访核实,可能是解决之道。
据悉,12321举报中心在工信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正积极与运营商、安全厂商进行沟通,力图就此提出认定骚扰号码的相关规定。而在郝智超看来,大数据分析在判断骚扰号码时,确实有其一定的依据性。“现在客户端的标记,已可以足够认定该号码的骚扰行为。未来我们或许可以设定一些条件,通过标记渠道、标记次数、拨打行为等多个指标的综合分析,来锁定骚扰电话,直接对其关停。万一出错,也留一个申诉渠道。”
这也意味着,建立全行业统一的举报投诉平台亦至为关键。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安全厂商各自为阵,自成体系,致使用户举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过程中,百度安全卫士、腾讯手机管家、360安全卫士、电话邦等多家安全厂商的相关负责人就此均表达了开放合作的态度。但也有一位不愿具名的安全专家表示,建立统一平台的愿景是好的,但具体实施难度较大。“如果由企业来推动,每家企业的数据和商业能力各不相同,如何实现数据共享的公平性很重要。如果是监管层来推动,如何统一各个安全软件的标记标准、建立完整的举报机制需要考量。”
五问:用户自身应该怎么办?
作为电信骚扰的受害者,要改善目前的处境,用户唯有增强自身的“攻”、“防”之道。
“防守”方面,用户首先需要提升自身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用户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手机,选择正规售后维修点进行维修,为手机安装安全软件并定期查杀病毒,不要随意点击可疑广告、短信、二维码和轻易下载来历不明的APP,不要轻易连接免费及不设密码的WIFI,关闭手机中一些不必要的、可能泄露用户私密信息的服务,如位置服务等。
其次,用户还应加强个人维权意识,据郝智超介绍,12321举报中心关注电信骚扰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提供给用户一个申诉渠道。“我们就是想告诉用户,有这么个地方可以管这件事。”郝智超说。
除了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之外,用户对电信骚扰防治的参与,也至关重要。据统计,目前百度安全卫士平台每天骚扰电话的标记量为459万,电话邦平台上每天包括推销、疑似诈骗、骚扰电话的标记总量为238.7万,腾讯电脑管家为171.1万,360安全卫士92.11万。这与厂商们动辄数亿的用户数相比,不值一提。
“对骚扰诈骗电话的鉴别,绝不可能仅靠运营商拨测团队来逐一认定,唯一的方法是发挥咱们群众的力量,让用户积极举报和参与进来。”郝智超指出,“现在一个电话看似被标记几十次,背后可能还有很大一部分用户是置之不理的。”
在采访中,前述的王女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己平时很少会去标记骚扰电话或短信。“有时候,看到是骚扰电话就挂掉,但挂完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没想到要去标记。”
但谢永江指出,虽然目前有维权成本较低的投诉举报机制和屏蔽来电软件,但处理效果和反馈机制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增强相关机制和软件对骚扰号码的制约作用,尤其需要注意。
(编辑:张伟贤)
- 分享
关键词: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创会精神: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互联网应用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看深圳(2014年2月初注册isz.org.cn)我们带领深圳企业一起走向全中国、一起走向全世界!!!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