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在流量变现的商业“冲动”下,在线招聘平台对各类招聘信息几乎“来者不拒”,助长了许多在线招聘之乱。而过往案件中,平台鲜有被重罚,使得打击变成“割韭菜”,此类犯罪行为屡禁不绝。
法律人士建议,应给此类在线平台扣上“紧箍咒”,使其负起对等的责任。
“貌合神离”虚假职位随手发
在互联网在线服务追求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下,在线平台本应有的安全审核机制,或形同虚设或“故意放水”。
BOSS直聘CEO赵鹏承认,此前审核存在巨大漏洞:“如果发布人只发一个职位,公司名称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以找到、职位没有明显问题,就可先发布。如果不触发用户举报,就不强制审核它。”
换言之,对于这类招聘信息实际上不存在审核。天津一位民警说,这就给一些案件中的传销上线冒名一家正规公司发布招聘信息“打开了方便之门”。传销、电信诈骗等犯罪正是看到这个漏洞,其发布信息多是“单个职位”这一形式,即便有举报,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一些在线招聘网站声称的人工审核也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流量为王的商业模式,令新创企业沉迷于数据上的“好看”和“飙升”,犯罪分子的活跃度间接迎合了这种需要。
BOSS直聘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其各项指标快速飙升,目前已处于行业前三。该公司在案发后承认,正是平台用户数量暴涨的这段时间,“坏人”乘虚而入。
业内人士透露,互联网招聘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不少企业都在寻求融资并赖以生存,而投资人看中的是平台是否有足够量的活跃求职者和招聘者。即便平台意识到用户中存在问题,也不会主动去“剔除”。
骗子抓不尽 平台没人管
在线招聘与互联网几乎同时兴起,即便是结合移动互联网和手机APP的新形式,也已有四五年时间。涉及在线招聘的犯罪案件早已有之,各地也在加大打击力度。为何此类犯罪行为屡禁不绝?
警方道出了其中的“不解”:打来打去都是借助在线平台违法的骗子、传销团伙,而对平台则鲜有处罚。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有关负责人说,不仅没处罚,有的时候平台提供线索或协助了警方还被认为是“有功”。
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相关记录证实了警方的这一判断。检索发现,2008年以来,涉及“虚假招聘”的刑事案件裁判文书184份,其中没有判决书的当事人是网络招聘平台。也就是说,没有网络招聘平台因虚假招聘受到刑罚。不管是涉及案件最多的58同城还是近来处于风口浪尖的BOSS直聘,从未因虚假招聘信息而受到判决,判决双方多是诈骗违法者与受害者。
长期关注打击电信诈骗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说,表面上看,骗子招聘的违法行为与招聘平台没有关系,实际上则不然,招聘平台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这就犹如大卖场里出现了虚假家电、问题家电,卖场必须承担责任。因此,只处罚借助平台诈骗和传销的违法者,不处罚问题平台,就好比“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近日,北京、天津两地网信部门对涉事平台进行了整顿。北京智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说,监管部门只能要求平台做到审核和确保信息真实,由于现在平台上各类信息已是天文数字,相关消费者投诉也多如牛毛,整改和日常监管仍然依赖于平台自行“清理”,对于层出不穷的各类虚假信息,难以杜绝。
从源头入手 既抓骗子还要“正庙”
警方和法律人士建议,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由平台承担起应有的把关责任,从而在源头堵住利用在线招聘平台的违法行为,防止悲剧重演。
“正如《西游记》里,一座黑庙,扫除了假冒的妖魔鬼怪,还得拆庙,否则后面又来一群新的‘山大王’。”朱列玉说。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说,根据责利相当原则,由于在线平台是最大获利者,也应该令其承担对等的法律责任,在此类案件中,应追加平台作为第二被告,并在刑罚上体现其危害性的责任承担,避免一旦出事就由行政处罚机关罚款整改了之。
针对不断增多的微信公众号、朋友圈、QQ群等社交网站类虚假招聘骗局,民警认为,由于这些平台不具备审核能力也难以做到审核,可履行提醒义务,设置针对“高薪招聘”等高疑似虚假招聘关键词的自动提醒机制,以弹窗或标亮等形式增加一道防线;而对于聊天对话中的招聘信息,可比照电信诈骗汇款等字样触发自动提醒的做法,在相关聊天内容下方自动加提醒,以此尽可能降低犯罪分子得逞的比例。(记者叶前、张紫赟、阳娜、翟永冠)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