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网!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要闻 > 互联网深刻变革:世界正向黑客帝国演进

互联网深刻变革:世界正向黑客帝国演进

  • A-
  • A+
来源:创事记    2015-08-17
  • 分享
       文/刘自强
  201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于7月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闭幕了,很显然,由于去年办过一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互联网巨头对中国互联网大会已经不那么在意了,愿意发出声音宣传自己的往往是新公司。每一次参加互联网大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互联网正向发生那些方向上的变革?
  快速变化是互联网的永恒主题,中国围绕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浪潮并不仅仅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连邻国韩国也深受触动。韩国著名的电视台今年4月播出一期《名镜万里》,专门记录中国正在发生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深刻变革。其中提到几则事实,其一2014年中国市场上,小米已经超越三星成为智能终端市场老大,小米的新品发布会就如明星演唱会一般,门票是需要购买的,且很难买到。小米的粉丝对小米终端改进起到巨大的作用。其二,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远超想象,从打车、交友、电商、O2O,其庞大的市场潜力已经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其三,韩国民众普遍认为的困境在于美国在前面堵,而中国在后面追,事实上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从来就没有把目光瞄准过韩国。
  这说明过去几年中,中国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的创新浪潮,在智能终端、移动APP、移动网络技术乃至芯片等基础技术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站在了创新的前沿。就如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主题“产业融合互联共享”一样,互联网业务之间的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在孕育着更大的市场空间与创新机会。
  当然这一切与运营商渐行渐远。在21日下午的一个论坛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余晓辉总工的一个片子给出03年到22年20年间的国际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变化趋势,目测几个主要年份数据如下。
  2010年,话音55%,流量20%,手机设备10%,平板设备2%,网络设备8%,OTT应用5%
  2015年,话音35%,流量25%,手机设备15%,平板设备5%,网络设备5%,OTT应用15%
  2022年,话音12%,流量30%,手机设备10%,平板设备5%,网络设备3%,OTT应用40%
  是的,运营商收入份额与OTT份额此消彼长,而手机设备份额在15年达到顶峰,硬件市场未来远不如软件应用。
  虽然大会期间各种接地气的宣传推广依旧,但传统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潜力已经不再,就如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俞永福所讲的,肉已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汤了,相互融合渗透、转型创新已经成为传统移动互联网的普遍趋势。
  一、传统互联网正在发生的三项转变
  对互联网而言,传统这个词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移动互联网兴起时,传统互联网代表与移动互联网相对的PC桌面互联网。在2015年“互联网+”战略提出后,为表述方便,暂且把传统互联网定义为与非“互联网+”的各项应用,也就是与传统产业结合度不那么密切的较为纯粹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让我们先看看传统互联网三项主要应用(社交、搜索、电商)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一)强会员关系应用向社交应用转变。社交应用已不再是微信(熟人)、陌陌(陌生人)等专业社交软件专利,而成为所有强会员应用的通用功能。而社交功能更能增加强会员应用的黏性,并进一步开拓其它价值。最早出现的职业社交应用是领英(linkedIn),而后拉勾、猎聘、脉脉全面跟进,脉脉应用甚至占领了主会场两侧的弹屏。支付转账也需要社交应用,以前用户转账后,通常会下意识的发个短信或者微信一下截图给被转账方就是典型的社交需求,只是以前被忽视,但现在早已融入在支付应用中,并有了一个新的内涵,比如女孩子收到521元的转账后附带有同样的留言,比如六一儿童节的祝福语后附带一个61元的红包。甚至连婚恋类应用“世纪佳缘”在展台前也展示自己的社交功能,以及互联网金融功能。从婚恋到金融的跨度很大,但挖掘客户价值的核心一直未变。
  (二)搜索应用向场景化、沉浸式体验转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现在搜索引擎结果比以前好了不少。原来的搜索结果是一堆碎片的知识或信息,现在搜索更容易直达本质,结果即答案。
  一方面互联网的越发成熟,无数专业问答、知道、百科,甚至知乎等等应用,早已覆盖生活中碰到的大多数问题,内容的丰富使得搜索更容易直达本质。而不像早期百度一样,首先不是做引擎,而是做内容,比如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帖吧,而正是内容的丰富使得搜索结果更能满足用户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手机等移动设备操作没有电脑方便,搜索即答案在移动端表现更为突出。比如跟UC捆绑的神马搜索,就是其中的倡导者,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更加方便、快捷。比如小说、音乐、游戏的搜索,都是在第一条直达内容。比如在高考时期搜索“清华大学”,一定最先出现的是清华的录取线预估等与填报志愿、专业、招生相关信息,而且是专门编辑的。一旦时期过了,便又恢复到日常结果。
  百度已经在部署下一代搜索引擎,目前公开的有两个,一个叫“商业阿拉丁”,解决现有搜索引擎无法抓取和检索的暗网信息。当前能被搜索引擎检索到的信息只占所有信息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信息由于种种原因(主要为技术原因,网站不规范),没有被任何搜索引擎编列索引,以至于无法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商业阿拉丁通过将接口开放给独特数据信息拥有者,从而将搜索引擎覆盖暗网信息。另一个叫“知心”,运用数据挖掘能力将散落在互联网上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答案,满足用户需求,实现搜索结果即答案。应该说百度知心与神马的思路基本一致。
  (三)电商应用由平台商向垂直电商转变。比较一下传统移动互联网主要应用流量价值,会发现电商的交易流量价值最高,每一个用户浏览意味着几十上百元的销售;搜索流量价值其次,需要通过搜索引擎广告来变现,一次搜索可能带来几毛或几元的广告收入;社交流量价值最低,一次朋友圈浏览行为价值基本忽略,只能靠渠道分发或其它模式变现。正因为交易流量带着“金子”,所以电商也是移动互联网竞争程度最高的领域,从B2B、C2C到B2C,众多商家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多到无法一一记住。
  电商应用在未来10年仍将是热点应用,但增速由高速增长向稳定增长转变。过去几年电商用户与交易额通常是百分一百或数百的增长,2015年全国平均增幅大约45%,京东大概有60%。将来电商的主要出路在于垂直电商,未来5年平台型电商可能只剩下天猫与京东,甚至淘宝也会大幅缩水。交易将会被垂直电商大量分流。垂直领域如母婴、户外、箱包、化妆品、保健品、水果等均已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商家,本次互联网大会上有商家专门展示“跨境”电商,并视跨境电商为下一个风口。
  二、“互联网+”三个正在兴起的热点应用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目前已经成熟的O2O服务、导航服务就是“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导航其实是地图业务、定位业务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在线订餐/订票、旅行等O2O服务,就是互联网与传统服务行业的融合。只是“互联网+”进一步促进了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目前正在兴起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有如下三个方面应用。
  (一)互联网+上门服务
  传统O2O只是解决在线下单与支付,但服务需要到场体验,比如要亲自去饭店吃饭,要亲自去体验沐足服务,要把车开到4S店去维保。2014年开始,全程解决订单、支付与体验的上门服务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享受服务。互联网 上门服务进一步推动各服务行业的“去中介化、去门店化”,让享受服务方与提供服务方均获得价值增值,其发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之前的订餐服务只限于肯德基或必胜客这样的专营店,而且还要在所在分店三公里以内,现在的订餐软件可在随意点餐,且已覆盖大多数有名的餐厅。之前家庭清扫、家电家具(如洗衣机)清洗等家务让我们费时费力,现在穿戴“小马管家”标识的上门清洁阿姨穿梭各个小区已成常态。至于上门洗车、上门给车辆维保周围就有朋友的朋友以此为主题的创业。
  目前上门服务占本地服务总量比例可能不到1/100,未来上门服务至少占本地服务总量30%以上,互联网 上门服务的巨大成长空间由此可见一斑。就如“到位”联合创始人所宣称的,7月份日订单已超5000,2015年年订单预超10万单。这还仅仅只是未来计划的一个部分,就如无数雄心勃勃的创业者一样,“到位”的目标是做基于地理位置的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商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服务,让一切服务上门,且帮助商家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个很重要),这些目标能顺利实现的话,一个服务行业的淘宝可能就由此而生了。
  (二)互联网+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应该是“互联网+”中提到最多的创新应用,也是这两年风投的绝对热门。在谈互联网金融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下目前银行信贷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金融主要与银行相关,证券等直接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比例在个位数(未核实),银行信贷是总信贷的主流。说到这儿,作为一个非金融人士,不得不吐槽一下,2000年后,真正的暴利行业不是移动通信,也不是石油,而是银行。因为银行的存贷利差是恒定的,也就是因为国家的管控,银行的利差始终能保持4个左右百分点,因此信贷量的增幅就代表银行业收入与利润的增幅,而过去10年(或者不到)我国广义货币总量由10万亿级别(可能是20)突破到100万亿,广义货币总量某种程度可以等同于信贷总量,大家这下就会明白,在高速货币增长的环境下,银行业利润想不增长都难,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年净利润最高的除烟草外就是工商银行了。
  但传统银行信贷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越是富有的人,对信贷需求不那么强烈,越有可能方便贷到钱。因为信贷是需要资产抵押,有资产的人比没资产的人更容易贷到钱,资产越多贷到的额度越高。其结果是二、三、四线城市的人拼命存钱,而一线城市的人纷纷贷款,也就是穷人把钱贷给富人使用。互联网金融受信方式更为多样,能够改变扭曲的资金流向,回归信贷需求的本质。
  2、大项目被信贷员求着放贷,但中小项目求着信贷员也放不了贷。给高速公路项目贷款10个亿和给一个创业企业贷款100万的所需的流程与人工成本基本一致,站在信贷员的角度,最优选择自然是一单就能有较大奖励的大项目,况且是高速路、国有企业这样旱涝保收的项目。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极低,更适合数量众多但金额不大小项目或个人项目。
  3、有信用记录的人更容易获得信贷,但大多数普通个人由于从未有过信贷也就缺少资产及信用数据,而较难获得信贷。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风控的主要武器,互联网金融参考广泛的信用数据,包括水电煤及话费缴费等信息,进行更为广泛的大数据信用评级,为普惠金融创造条件。
  4、银行理财回报率过低,无法实现资产的国际化配置。互联网金融可以更为方便的寻求投资理财机会,可以间接实现对包括国外资产的投资理财。
  用陆金所董事长计奎生(中国话说得比中国人还地道的老美)的话说,互联网金融包含很多内容,如有的侧重个人理财,有的侧重p2p,有的侧重机构服务,但归根结底,核心在于四个跨界,只有真正跨界了才称得上是互联网金融。
  1、跨群,为不同财富人群提供投资机会。比如陆金所投资客户中,虽然74%的资金来自11%的投资资产大于50万元的富裕人群,但同样照顾到占用户群占比42%的投资资产在1万元以下的大众用户,虽然他们的投资资金仅占总资金的0.4%。
  2、跨地,将富裕地区的资金投向发展中地区。比如陆金所的投资资金2/3来自一线城市,1/3来自二三四线城市,陆金所的借款1/5去向一线城市,4/5去向二三四线城市。
  3、跨业,让资产在不同行业之间交易流动。比如银行、证券(OTC)、私募基金、信托、贵金属、公募基金、保险、不动产、众筹等行业资产交易。目前的金融交易主要在行业板块内,缺少跨板块交易平台。
  4、跨境,引入海外资产,同时将人民币资产推向海外。
  简而言之,银行其实就是资金提供方与需求方的中介,现在该中介成本过高(获利过多),使用不便,出现互联网+金融这样更好的中介,能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吸引客户,能以更方便快捷更有效方式进行投资或放贷。
  互联网+传统产业并非简单的用互联网吃掉传统产业,恰恰相反,是要在充分尊重传统产业的前期下进行融合促进。就比如玖富的移动理财,一个微信号“悟空理财”,8个月吸引510万粉丝,月交易额超10亿,这仅仅只解决获客获资的问题,果不能按照客户需求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比如稳健性、进取型等),不能有效配置资产实现期望中的理财收益,甚至出现坏账呆账,其最终结局也只是昙花一现。所以说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金融,互联网只是一个更加方便接触、到达、了解用户需求的桥梁。
  (三)互联网+智能设备(可穿戴硬件、汽车、家居)
  可穿戴硬件、车联网、智能家居是目前物联网最有代表性的应用,至于医疗、电力等行业应用,考虑到实际市场潜力,暂时还无法与前三者并列。
  如果说万物互联是由人人、人物、物物三种连接(或沟通)组成,那么目前Mobile is everyone已经将人人连接进行得较为彻底,并向后两者快速普及。考虑到“科技以人为本”,从现在开始的相当长时间内,人-物连接将成为市场潜力最大的物联网应用。而在人人连接中领先的超级APP以及运营商,在人物连接中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运营商在2G时代优势明显,在3G后的WIFI覆盖不到的区域以及行动的人物连接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运营商的优势是基于网络硬件。超级APP在Wifi覆盖范围内的固定场所人物连接优势明显,超级APP的优势是基于沟通软件,用户与物体沟通并不需要下载额外的客户端软件,用现有的QQ或微信就能实现,或者即便下载了各类应用客户端,但是账号及认证与原QQ或微信一致,信息沟通方式及习惯也保持一致,这种便利性是任何其它应用所无法比拟的。
  智能家居是最典型的固定场所人物连接应用,因此腾讯的QQ物联战略,让人看到在纷繁杂乱竞争的市场上,第一次有了一统天下的可能。
  今年3月,巴塞罗那全球移动通信大会的论坛上,LINE(一个韩国控股发起于日本的即时通信超级APP,让通信变得具有情感,各类卡通表情sticker就是其原创)也展示了未来的Family Chat场景。具体已经记不清楚,大概内容与下面的场景相似:
  我(上班中):家里还有什么吃的?
  冰箱:有苹果3个、蔬菜2把、鸡蛋10个
  我(上班中):牛奶还有一盒吧
  冰箱:是的,但是已经放置10天了,超过保质期要求,建议撤换
  我(上班中):下班需要带点什么
  冰箱:根据上个月的习惯,建议优先带两斤西红柿,其次带两瓶酸奶,最后可以补充点冰棍,提醒,冰棍吃多了有害身体健康。
  ……
  当我们的家居(设备)变成微信里的一个好友,这样从人-人沟通延伸到人-物沟通显得那样自然。应该说2014年底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就已公布QQ物联计划,当然腾讯的雄心并不局限于智能家居,而是包含家庭、娱乐、安全、车载等多种沟通类、音视频播放类、控制类、数据采集类设备。在本次互联网大会上,腾讯宣称有超过2000家企业(产品超过100种)申请接入,目前即将开展公测。腾讯继续沿用开放平台模式,将即时通信能力、QQ或微信号、文件传输能力以及音视频播放、未来的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能力通过SDK方式进行开放,当前阶段通过免费接入(不分成),甚至补贴来提振产业链积极性,未来的盈利主要通过云端服务方式实现,比如存储等。
  三、下一个技术热点:智能视频+视频大数据
  盘点一下2000年后的技术创新,我们发现互联网本身重大技术创新并不多,相反无线宽带通信技术创新更为突出,互联网的创新主要来自应用创新。已经发生的主要应用创新有如下几项:
  搜索技术创新。搜索并不是检索,是因为好的搜索引擎能够理解语言,也就是自然语义识别。自然语义识别技术能够让机器在文字层面与人沟通。
  语音识别技术创新。应该说现在很多的浏览器、搜索、导航、语音助手应用中,都内置语音识别模块,甚至IOS操作系统都自带,只是用户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使用场景不足,对于各类语音助手应用来说更是如此。但语音识别技术仍然是重大应用创新,让机器在语音层面与人沟通。
  智能硬件技术。包含手机在内的各类小巧灵便的智能硬件,将程序化的计算处理能力延伸到手指、眼睛、耳朵各个器官。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计算资源的灵活配置或共享大大节省系统部署成本,大数据处理技术创新使得机器学习能力快速提升。
  其实从上述应用创新盘点中可知,未来的趋势必定走向人工智能。沿着这个趋势去看,文字、语音、大数据学习都在解决中,那么下一个应用技术创新一定发生的视频领域,智能视频及视频大数据应用一定是人工智能无法绕开的技术瓶颈,是真正的风口浪尖。
  那我们目前的视频存在什么问题呢?以2014年初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为例,为什么暴徒行凶25分钟内没有及时发觉,而是25分钟后一个拿枪的警察出现,击毙几个暴徒后立刻控制场面,是摄像头不足吗?
  其实不然,在各地平安城市建设下,摄像头已经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以火车站为例,据说有上万个摄像头,问题是多少个人来监控观看?可能不超过5个。现有的以事后查证为主要模式的视频监控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根源在于视频不够智能。
  去年参加过一个同学会组织的论坛,一个从谷歌回来创业的学长告诉我们,是因为目前的摄像头不对,因为目前所有的拍照摄像工具都是二维,因此对智能视频识别造成困扰,比如无法识别阴影、远近、交错这些关键环节。而谷歌无人汽车之所以能够畅行无事故,是因为谷歌汽车用的摄像头是三维,三维在二维基础上增加探测距离的红外激光点阵。那位回国的学长主要解决低成本三维摄像头生产以及创新商业应用,比如自动报警、商场人流量自动探测等。
  毫无疑问,这样的创业公司一定牛得一塌糊涂,今年博鳌论坛上,一家创业公司CTO已经出现在某个分论坛上,畅谈人工智能。在7月份的互联网大会的技术大讲堂上,几乎一半的内容与智能视频相关,Intel公司介绍的“实感”三维摄像头及应用与此异曲同工。
  三维摄像只是解决视频获取的问题,为后面的大数据分析、智能视频控制奠定基础。真正的智能视频应用还必须与视频大数据结合。其实视频大数据不仅针对三维视频内容,目前的二维视频内容同样需要视频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目前视频大数据的增长是整个社会大数据增长的最主要来源,爱奇艺的数据显示,日均PPC视频时长444小时,而日均UGC时长6349小时,而UGC全部来自用户的创造上传。对这些内容的分析管控,靠人工识别是无法完成的,一定得靠机器自动识别分析。
  当然针对视频的应用技术创新并不简单局限在三维摄像与视频大数据,而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机器越来越人性化,能够立体的感知周围现实,甚至能识别人类的表情,关于人脸表情识别已经像语音、图像识别一样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人的生活越来越虚拟化,在虚拟的世界里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如全息投影、裸眼3D、虚拟现实等,这个世界越来越向黑客帝国演进了,不是吗?
 
  • 分享
关键词:
(编辑:丨本文链接:https://www.isz.org.cn/news/4/1/958.html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创会精神: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互联网应用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看深圳(2014年2月初注册isz.org.cn)我们带领深圳企业一起走向全中国、一起走向全世界!!!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

0755-328750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博扫码加客服微信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18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