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网!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要闻 >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

  • A-
  • A+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2-03-14
  • 分享

在全国两会期间,乡村振兴引发代表们的广泛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加速农村电商与农村寄递物流业融合发展,拉动内需助力乡村振兴。

来自甘肃陇南人大代表梁倩娟的议案关注农村电商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建湖县高作镇西南片区第一书记鲁曼递交《允许并鼓励城市离退休人员返乡养老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同时涵盖应对老年社会和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农村网购“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目前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市场情境中,乡村规模经济发展不足、农村电商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行业被拥有巨量网络的垄断企业控制导致准入门槛偏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农村网点总体供给严重不足

赵皖平告诉北青报记者,据2020年国家邮政局数据,邮政快递服务点已覆盖了3万多个乡镇。全国目前拥有邮政快递营业网点32万个,按照14亿人计算,意味着每4500人就有一个服务网点。

“但这一密度,依然未达到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快递平权服务需求。总体供给严重不足,结构分布严重不均等原因,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市场的快递平权服务需求。现阶段城市相对充分,乡村严重不足,依然是我国快递基础供给当下最主要的现状。”

他还提到,农村电商物流的分散性、规模小和季节性,阻碍乡村规模经济发展。

赵皖平说,农村电商物流涉及农产品、农资和农户日常生活用品等产品,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和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潜力也尚待开发。

“农产品损耗率大,冷链基础设施缺乏,快递的交易规模化,交易品类与交易频度提升,农村电商与快递业的融合发展存在困境,农村网购‘最后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

“持续关注垄断性大型平台”

赵皖平说,要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

“在东中部农村地区,更好发挥市场力量作用,引导企业驻村设点,提升快递服务水平。在西部农村地区,发挥邮政在末端寄递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与快递、供销等合作,扩大‘快递进村’覆盖范围。”

他还补充说,要优化农村物流网点布局,扩大农村物流服务范围,整合资源降低网点建设成本,平衡城乡物流供需。

探索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新路径,推动农村电商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打造“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等新模式。

他还提到,要持续关注垄断性大型平台、拥有较大行业话语权和监管权的平台,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坚持利益联结、惠农富农的原则,对大平台企业的数据资产、垄断地位、安全底线、社会责任等强化监管,取消不合理限制,鼓励发展农村快递末端服务,引导利用村内现有设施,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有效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降低市场损耗成本。

村庄规划避免追求高大上

“近年来,村庄规划逐渐受到重视,全国范围内村庄规划的编制率逐年提高,而实施效果尚未达到理想水平。”赵皖平说。

赵皖平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村庄规划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包括追求短期效果、实事求是不到位;粗放流于形式、文化理念走了样;背离乡村发展、共享共建未做实;盲目跟风建设、规范管理有缺失等。

赵皖平认为,目前仍存在未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尊重实践、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基层的“智慧”,村庄发展目标和任务有脱离实际现象,甚至短时期内投入了千万、上亿元的资金,盲目追求高大上。

“一些规划设计人员不了解农业,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不因地制宜做规划,规划出来的方案成了‘四不像’难以落地。没有把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乡村文化、乡村社区特点等,经过技术组装与体系建设,完善出一系列适应于区域特点的乡村发展模式。”赵皖平建议,要全面开展村庄调查,加强统筹强化协同。

“以县域为单元,全面调查摸清村域范围内人口、经济、产业、用地、环境、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一个行政村3000-4000人的标准,通过易地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科学合理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他还提到,要发挥县级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把村庄规划工作与各类“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各类资源共享共用,整合相关人力物力财力,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

“探索建立驻乡(镇)村规划师制度,聘请规划师常驻乡镇,帮助乡镇解决规划设计编制和实施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他说,有条件的村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做到应编尽编,以科学的村庄规划引领全区乡村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陇南农村电商带头人梁倩娟

大力推进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2022年两会前夕,来自甘肃陇南的“梁掌柜”再次通过短视频向广大网友征集意见,通过电商和直播平台,这位农村电商带头人让山村的土特产远销全国,也让屏幕另一头的网友看到这个陇南村落的发展变化。今年,梁倩娟的议案依然关注农村电商发展。

加强产业支撑

让农村电商有货可卖

北青报:您一直关注农村电商的发展,您认为目前农村电商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梁倩娟:我认为对农村电商来说,一是要加强从业者的技能培训,二也是我们今年重点的议案,农村电商需要一定的产业支持,就是农村电商在农村要有东西可卖。随着平台对农产品要求逐渐变高,我们这两年调查也发现,散货不太适合在电商平台上卖,需要更多农产品变成标准化的商品,这样才能进入更大的市场。

北青报:关于农产品标准化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及社会哪些方面的支持?

梁倩娟:需要政府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合作社、中小微企业来帮助农户来完成这个事情,把农产品变成带有SC认证的商品。在销售端,我们也建议平台能够把流量等扶持向农村电商倾斜。

教村民拿起手机当主播

多元“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北青报:“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后,您认为农村电商能够在哪些方面服务于乡村振兴?

梁倩娟:其实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电商起到的作用是类似的。但在乡村振兴中,电商不仅单纯地销售农产品,会出现电商+乡村旅游、电商+文旅、电商+非遗等更多元化的形式。

北青报:您今年在电商助农方面有哪些计划?

梁倩娟: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们也通过平台在推广当地文旅、特色美食、传统戏曲等等。此外我们现在很重要的任务是教会更多的电商从业者以及普通村民,都能把手机拿起来,多拍、多宣传我们当地的资源。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大家有些特长我们也鼓励大家在网络平台展示。比如上次我们帮一户蜂农卖蜂蜜,就发现那个蜂农阿姨秦腔唱得特别好,就鼓励她发短视频或者直播,一来可以展示才艺,二来吸引粉丝后自己也可以直播带货。当然,我们也跟老乡们说,一定要做正能量的事。

北青报:您认为直播在助农方面有哪些帮助?

梁倩娟:直播最直接的就是卖货,通过这种新业态销售农产品,这也是我们现在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此外,直播最基础的就是短视频,也是一种记录和宣传手段,我们把和老乡们在一起的珍贵瞬间拍成视频。有些老乡还会问你们电商、人大代表是做什么的?那么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大家看。

主播不能一家独大

平台流量应更均衡

北青报:去年直播行业一批头部主播因偷税漏税被罚,您怎么看这些事?

梁倩娟:说到头部主播,我认为一个平台应该要均衡流量,如果流量全部集中于头部主播,中小主播就很难存活,一个平台应该百花齐放而非一枝独秀,而且一家独大就会形成垄断。当然优胜劣汰本身也是市场规律,但在流量份额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让更多人能参与进来。

北青报:您认为直播行业纳税现在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管理?

梁倩娟:像我们有实体公司会开发票、税票,相对比较清晰,但是网络主播这一块,除了一些恶意逃税情况,还有一些中小主播可能不知道怎么纳税,这里需要区分,我觉得这里也涉及到法律的普及。

北青报:您认为现在网络直播行业还有哪些问题?

梁倩娟:这两年直播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包括主播的言行举止、对红线的触碰以及平台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等都在逐步完善。当然还是不乏存在一些靠低俗、粗俗内容博流量的情况,还是需要平台加强监管。  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

全国人大代表、建湖县高作镇西南片区第一书记鲁曼

探索城市离退休人员返乡养老

国家统计局2019年时就已公开表示,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同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更早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去年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建湖县高作镇西南片区第一书记鲁曼递交《允许并鼓励城市离退休人员返乡养老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同时涵盖应对老年社会和助力乡村振兴。就此,北青报记者对鲁曼进行了专访。

北青报:提议返乡养老助力乡村振兴,您是怎么考虑的?

鲁曼:据我了解,离退休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和乡镇,退休后“落叶归根”返乡生活意愿强烈。哪怕并非出身乡村,其实大家在生活中或许都接触或听说过,有老年人离退休后意欲离开喧闹的城市,选择一个山清水秀之地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60-70岁这部分城市离退休人员的身体与精神状况仍很健康,思想活跃、精力旺盛。这部分人员如果实现返乡养老,于己而言能够满足返乡意愿,享受相比城市而言更好的自然环境、更惬意的生活条件。于乡村建设而言,这部分人员也是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可以为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发光发热”。

北青报:返乡养老,为什么会成为建设乡村的“人力资源”?

鲁曼:举个例子,工作时从事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甚至经商的人员,具备以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愿望,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家乡情感深厚。不难想见,这部分人员返乡养老,在宣传家乡、建设家乡方面,将可以提供诸多民间渠道和助力。当然这并非强制或任务,只是为这部分有意愿返乡的离退休人员提供一个可行的渠道,为这部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一个平台。

北青报:城市离退休人员返乡养老目前有什么掣肘之处?

鲁曼:事实上,告老还乡是我国自古有之的传统并延续至今。我国许多地方的大院、祠堂、学校、产业等都得益于重返故乡的游子们的支持。但是这种传统目前想要推开、普及确实存在许多困难。一方面是离乡人员已经没有基本的生存土地,另一方面城市离退休人员返乡发展缺少基本的政策支持和保证。这就造成了包括知识分子、工人、商人在内的城市退休人员大量存留城市。一些人“想回而无法回”,一些人由于返乡吸引力不够而不做考虑。客观上返乡养老无法成为“潮流”,很多离退休人员转而去投资旅游胜地的房产用来养老、生活。

北青报: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鲁曼:第一,建议各级政府本着自愿原则,重视返乡养老的传统方式,出台鼓励返乡的政策。返乡的“乡”可以是祖籍,可以是出生地,也可以是长期居住地或长期工作的地方。

第二,鼓励城市离退休人员回乡参加乡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将鼓励返乡人员“再创业”落实到政策支持层面。

文/本报记者  李岩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

规模化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浙江省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而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认为,农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大力支持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人才投身农村,利用企业家、乡贤等力量提升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多管齐下,带动农民实现增收。

北青报:浙江省被选定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短板。结合本村的实践情况,您认为应该如何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俞学文:城乡有差距是难免的,不能追求城乡绝对平等,共同富裕也不是追求绝对的均贫富,而是通过多种途径让更多人实现增收。我认为共同富裕需要积极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城郊的农村可以吸收城市发展红利,适宜发展工业的农村可以上马工业项目,资源禀赋好的农村可以发挥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可以打旅游牌,没有这些优势的农村,土地就是核心资源,可以利用土地做文章。

北青报: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在政策支持上有什么建议?

俞学文:政策、财政、金融上都要向乡村倾斜。从顶层设计上,要对乡村有更加合理的定位和规划。比如具体到一个乡镇,要规划好每个乡村的发展路径,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避免产业一哄而上,同质化导致铺张浪费;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实效,资金花在刀刃上,避免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公共服务上要加大投入,让到农村创业和生活的人有保障。我建议为深入农村的年轻人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自然灾害保险方面出台照顾政策,提供兜底服务,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去干。

北青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现在很多农村留不住年轻人,对此有何建议?

俞学文:乡村振兴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没有人,乡村振兴无从谈起。首先要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农村。农村原有的粗放经营需要提升,种植、生产、储存、运输,每个环节都需要更加专业和精细化。因此,要加大对年轻人,尤其是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在农村发挥才干。在此基础上,培育更多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民实现增收。

其次,要注重发挥乡贤的作用。有的人离开村庄后发展态势良好,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和社会地位,当地应该积极作为,主动联系这些乡贤,动员和鼓励他们参与到本村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工作中,比如兼职或者挂职顾问,根据自身优势,出钱、出力、出点子。

此外,乡村振兴要注重发挥企业的作用,鼓励企业家参与。企业家有资金,在搞产业上有独特优势,让他们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也会培育出更多新时代的新农民,懂技术、会经营,视野开阔又接地气,乡村振兴就有了基础。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 分享
(编辑:丨本文链接:https://www.isz.org.cn/news/4/3/12273.html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创会精神: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互联网应用在中国、中国互联网看深圳(2014年2月初注册isz.org.cn)我们带领深圳企业一起走向全中国、一起走向全世界!!!
更多学习进入互联网在线学习《互联网学会》公众号

欢迎加入学会
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成为会员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

0755-32875048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博扫码加客服微信
  •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官方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互联网学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18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