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以前,办点银行业务都得排队,现在坐在家里,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办完了,真是方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欧阳卫民在9月2日召开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3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感慨道。
这种便利性,是近年来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成果。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指出,近年来,商业银行着重加强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转型资源投入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2022年6家大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合计1165.49亿元,同比增长8.4%。在科技人才引进方面,2022年科技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的有5家银行,科技人员增长率超过10%的有11家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重点已向智能化转变。”邢炜同时认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金融科技赋能下,中小银行业务经营和风险防控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数字化转型中,AI大模型、大数据、区块链成为金融业从业人员口中的热词。
“当前,AI大模型是技术发展热点,工行构建了百亿级基础大模型,实现了在多个场景的落地应用。”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举例说,工行在金融市场领域利用大模型辅助生成投资研究报告,较交易员人工研判方式更广更快更优;在网点服务中,通过大模型和文档搜索引擎相结合,可以快速准确解答员工关于制度要求、业务规则等方面的疑问。
吕仲涛透露,工行目前正与头部科技公司合作,探索千亿级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创新应用实践。
数字技术还为普惠金融发展开拓了新思路。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就和农村普惠信贷撞出了新火花。吕仲涛介绍,工行通过构建卫星遥感影像智能分析系统,动态跟踪农作物、林木等生长情况,完善信用评价模型和风险监控机制,助力涉农贷款风险管控提效,赋能农村普惠信贷。
“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孟茜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商业银行有机会实现业务创新,建立差异化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取得先机。
她介绍,近年来,中国银行组建了数字化转型的攻坚力量,陆续启动一批战略性工程,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用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未来,中国银行将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新更快更好的金融服务。”
2022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先后出台,规划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蓝图。
论坛现场,不少专家为金融科技未来发展、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
“银行数字化转型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建设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认为,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银行可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高项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建议,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打造数字智能监管体系。
“金融科技创新可以‘百花齐放’,但并非没有边界和约束,应坚守法律法规的底线和监管政策的红线,警惕金融科技创新的泡沫。”吕仲涛提醒,在新技术应用创新中,要格外注意风险防范。
邢炜表示,银行在尝试技术创新的同时,要深入研判新技术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充分评估新技术和业务融合的潜在风险;要保障客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避免损失和信任危机的发生。、
邢炜还提出,要注重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提升银行数字化水平和业务经营能力,要高度重视加强金融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金融科技人才薪酬待遇,给金融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多公平的机会。”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