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记者就此专访了IPv6推动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北大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三位专家,请他们畅谈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当前全球互联网格局正在从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走向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我国正在着力推进IPv6规模部署,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
曾获得国际互联网界最高荣誉“乔纳森·波斯塔尔奖”的吴建平,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的重要贡献者,他在科研之路上见证了IPv6的发展历程。吴建平告诉记者,中国很早就参与到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中。1997年IPv6正式提出,美国开始发起下一代互联网项目,几乎与此同时,中国也着手立项研究下一代互联网。
在研究下一代互联网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中国曾走在前列。2000年底,“中国高速互联研究实验网络”项目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个地区性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络;2003年前后,清华大学等单位承担了“973”计划项目“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2008年底,国家组织实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试商用项目,上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全国性电信运营商、几十个互联网企业加入其中,建成了大规模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吴建平坦言,尽管我国较早开展了IPv6试验,但目前我国IPv6普及率并不高。从互联网产业实际发展来看,重实践应用轻基础理论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流于表面,在运用互联网时显得比较粗犷。“一些企业对互联网的本质缺乏了解,对核心技术不求甚解,依然用落后的方式使用先进的技术。”吴建平说。
致力于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测试和研究的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也谈到,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下一代互联网试验和应用的国家,在技术研发、网络建设、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遗憾的是,后期推进过程却明显乏力,其核心原因在于产业认识不足,很多机构既没有认识到部署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要性,又没有认识到紧迫性。”刘东说。
产业助推是动力 核心技术是根本
“用5到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当前,推进全面部署IPv6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但仍需避免重蹈覆辙。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下一代互联网要避免盲目乐观,当前我国IPv6发展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实现IPv6大规模商用,还需相关产业的带动以及核心技术的创新。
从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历程来看,IPv6完全取代IPv4仍存在许多现实阻力,相关产业动力不足是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通过对行业的长期观察,吴建平发现,短期看来,从IPv4转换到IPv6,一方面会给互联网企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会给电信网络等行业带来冲击。吴建平透露,互联网内容的提供者缺乏使用新技术的动力,用户使用了IPv6也看不到什么内容;运营商对互联网存在抵触情绪,对研发4G、5G的热情度远远高于IPv6。
“政策层面的支持,只是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的催化剂,而IPv6大规模商用则要依靠市场需求推动。”刘东谈到,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是关乎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政策推动,更需要产业与市场驱动。只有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公司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动”起来,在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垂直行业应用部署、前沿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等方面展开综合推进,才有可能实现快速部署。刘东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激发产业主动性。”
记者调查了解到,短期来看从IPv4转向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可能会给相关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只有从互联网体系结构上做出根本调整,才能给互联网相关产业提供更多内生动力。因此,核心技术的创新尤其不能忽视。
“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像计算机系统中的CPU和计算机软件中的操作系统一样关键,一旦核心技术出问题,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吴建平指出,尽管互联网应用搞得风生水起,但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比较薄弱。
应有与下一代互联网匹配的治理模式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将大大提升网络的容量和速度,信息传播效率将更高,同时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但技术的使用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给现实社会带来风险。”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丽表达了她对下一代互联网的隐忧。
“过去,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帮助人们连接外部世界。现在,互联网本身就是社会,已经深深嵌套在生活中。”田丽认为,“互联网时代的颠覆性不仅是个人看得见的行为和看不见的思想,还有整个社会的结构和秩序,因此互联网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应包含治理创新。”
网络空间正在塑造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正在将一个个分散的个体连接起来,人们的前途和命运都置于共同体之中。而当前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将社会因素纳入其中,存在着治理思维简单、治理模式单一的问题,布局下一代互联网还应重视治理模式的创新。
田丽认为,一般而言互联网治理至少应包括四个维度:一是互联网资源如何分配,二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如何布局,三是互联网如何有序发挥作用,最后是互联网如何管理好。“然而,当前我们的互联网治理往往停留在最后这一点,即对互联网的规制和监管。”田丽谈到,当前互联网的监管手段相对单一,对于互联网行为的规制不明晰、底线不明确,管理存在滞后性。
“下一代互联网时代,应该有一套与之匹配的治理模式。”田丽表示,未来互联网与传统社会深度交融是大趋势,互联网治理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技术的管理上,而应是全方位的社会治理。
田丽表示,治理与发展并重,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新阶段,只有深入分析研判,提前预测风险,在发展的同时解决好安全问题,才能让下一代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让全球网民共享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成果,在网络空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