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一说起拼多多,你是否也和我一样,脑海里马上回忆起那几句洗脑歌词:“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不光是回忆起,我还不知不觉地按着它的旋律哼起来了(害羞脸)。这说明,它的宣传工作是真的做得很好!
但是,近期这个号称“3亿人都在用的APP”,在短短几天内便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7月26日,拼多多顶着“社交电商第一股”的光环赴美上市,狠狠给自己长了个脸。
7月28日,创维发布一份《严正声明》,表示在拼多多平台上发现了大量假冒创维的电视产品,并附上了假冒产品的图片。之后,公众对拼多多“假货”、“山寨”的质疑声愈演愈烈。
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对媒体以及消费者反映的拼多多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开展调查,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拼多多上市给自己长的脸,现在又狠狠打回去了。事件还在调查当中,网友对拼多多的眀嘲暗讽仍在发酵。此刻我们不妨冷静一下,抽出身来,对拼多多的发展历程做一个客观回顾,看看这个曾多次被外界称为“黑马”的社交电商第一股,是如何崛起,又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看看拼多多还有救没救?甚至还可以看看整个社交电商行业,未来该如何发展?
一、初创
说起拼多多的创立,我们免不了要提到一个人,他叫黄峥,是拼多多的创始人。
黄峥是一个“不安分”的80后,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之际,他放弃了微软提供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刚上市的Google,因为“Google具有不确定性”。作为Google的初创员工,他获得了一定的公司股份。Google上市数年后,黄峥的资本净值达到数百万美元。
2006年,黄峥被派到中国来拓展业务。那是一种谈笑有鸿儒、出入五星级,人人见了都称“总”,在祖国工作还拿着出国补贴的状态。但是黄峥却感受到了危机,于2007年毅然辞职。1
辞职后,黄峥在国内开始了“电子商务”和“社交游戏”方向的连续创业,并尝试将电子商务和社交游戏有机融合在一起。
2015年4月,黄峥创办的水果生鲜类APP“拼好货”正式上线。拼好货以拼货为切入点,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邀请好友参团,达到规定人数时,拼单就会生效。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累计活跃用户破千万,日订单量逾百万。2
2015年9月,拼多多应运而生。拼多多由黄峥的游戏公司内部孵化而成,同样采用拼单玩法,但不同于拼好货的是,拼多多并不聚焦于某一垂直领域的产品销售,而是经营全产品的销售。一年后,拼多多的用户数、订单数就赶上了唯品会,GMV(网站成交金额)达到了蘑菇街的水平,这是后两家平台奋斗了五年才取得的成绩。
2016年9月,“拼好货”与“拼多多”合并,“拼好货”成为“拼多多”的一个子频道。2016年年底,拼多多的单日成交额突破1000万,付费用户数突破2000万。3
二、壮大
此后,拼多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拼多多开始在运营端逐步发力,通过不断加持线下广告、赞助热门综艺节目等运营手段持续拉新,产品的下载量稳步上升。2017年12月9日,根据猎豹发布的最新电商APP数据显示,拼多多力克天猫、苏宁易购、唯品会、京东四家,名列所有电商APP的第二位。拼多多在电商巨头的角逐中渐渐拥有一席之地。
2017年12月至今,拼多多彻底走入大众视野,用户量突破3亿,拥有百万级商家,月成交总额超过400亿,交易量超过京东,长期占据电商品类下载量第一位,成为电商界绝对的黑马。4
从正式上线至今,拼多多才用了三年时间,是什么让它在短时间内就走到了中国电商行业的前头?
首先,“社交+电商”模式,是拼多多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社交+电商”的思维其实很简单,当用户看中一款商品后,将本商品的链接分享给特定的微信好友,邀请拼单,只有当参与拼团人数达到要求之后,才算拼团成功,参团者将享受优惠价格买到心仪物品。
拼多多击中了大家想要便宜产品的心理需求,同时,让顾客在拼团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和朋友上街购物的乐趣。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为了拼团成功,会自觉地帮商家推广,形成病毒式传播。
在拼团过程中,买家用更低的价格获得了想要的商品,卖家也通过买家自觉的线上推广节省了营销费用,双方实现了共赢。
其次,商品价格冲击,是拼多多吸引买家的重要策略。据国内最大SDK软件开发服务商极光大数据的统计,拼多多用户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五线城市,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只有7.56%。可以看出拼多多大部分的用户属于较低收入群体,他们无疑会对商品的价格很敏感,更喜欢价格低廉的物品。拼多多针对这个情况,专注提供低价商品,19块9的牛仔裤,39块9的床单三件套,45块的羽绒服等等这样的低价商品随处可见。一旦有用户被吸引,他就会通过拼团的方式进一步压低价格,诱导更多的人来参团购买。事实证明这样的价格策略非常成功,凡是拼多多首页推荐产品,大部分销量均达到了几十万件,百万件的爆款也不罕见。5
三、问题
伴随着拼多多的崛起,其负面问题也层出不穷。
首先,商品的质量问题永远是拼多多的致命问题。为吸引商家入驻,拼多多给出了“零保证金”、“零门槛”的承诺。这种低门槛进入的平台定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商家为了逐利,在产品供货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风气。高投诉量一直是拼多多被诟病的地方,其中,被投诉最多的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在0元购、9.9元包邮等一系列诱导信息背后,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次拼多多涉嫌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的问题,将社会对拼多多的质疑和声讨推向了最高峰。
其次,品牌形象受到不利影响。由于商品质量不好,用户一旦多次购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就会对拼多多的品牌形象产生怀疑,离开拼多多,而选择其他质量稍高的购物平台。这样的恶性循环,将会导致拼多多用户忠诚度不高,用户流失显著。
最后,“社交+拼团”模式存在隐患。一方面,拼团更适用于小金额、高频次的商品交易,例如水果、干果、生活用品等产品,像家电这样的高金额产品就很难在拼团市场上获益。另一方面,拼团会导致对社交的过度开发。如果用户发起某商品的拼团活动,却在社交圈无人回应,这种窘境甚至可能影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
四、小结
首先,拼多多一味追求快速发展、高额盈利,将品牌形象、商业信誉抛诸脑后,这是对用户的辜负,更是对自己美好前程的践踏。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就本次“拼多多事件”,关注社会舆论动态,严查拼多多涉嫌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给公众一个交代。
其次,不得不说,拼多多在“社交电商”模式上的创新经验,是对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的贡献。拼多多利用熟人社交关系,探索了线上拼团新商业模式,正向强化了熟人之间对拼多多的宣传力度,使拼多多的用户数量在短时间内呈几何量增长,这是诸如淘宝、京东等其他电商没有做到的。同时,拼多多主打低价商品,吸引了中国三四五线城市居民,开拓了中国三四五线城市以及部分农村地区的线上消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拼多多也许能熬过这场危机,但这是一个伤筋动骨的过程。我们还是希望看到一个脱胎换骨的拼多多,一个可以肩负起社会责任、服务于中国广大三四五线甚至是一二线城市居民的“社交电商”平台。如果不能,也总会有下一个“社交电商”巨头的崛起,中国整个社交电商行业,一定要引以为戒,要做到“社会责任”和“行业利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参考文献:
[1] 向坤(责任编辑),《拼多多:狂奔的电商黑马》,互联网经济,2018年第3期,第96页。
[2] 徐庭芳 毛可馨,《拼多多,一个消费降级巨头的诞生》,中国中小企业,2018年3月,第57页。
[3] 丁毓,《拼多多,弯道超车的社交电商》,上海信息化,2018年3月,第72页。
[4] 张凯,《“电商黑马”拼多多崛起之路》,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5月,第80页。
[5] 徐庭芳 毛可馨,《拼多多,一个消费降级巨头的诞生》,中国中小企业,2018年3月,第58页。
版权声明:本文由深圳市互联网学会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深圳市互联网学会是一个专注于“服务政府、服务产业、服务会员”的互联网行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本学会将每周定期推送具有“深度、高度、广度”的研究性文章,旨在把脉深圳市互联网行业发展状态,促进深圳市互联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5中国互联网科技大会暨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大会/中国AI节在北京隆重举行启动仪...
2025深圳市互联网学会春茗座谈会在厉害猫举行,2025年工作规划。将坚持“一周一走...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