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原标题:20年内7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是减法也是加法
编语:提到人工智能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解放双手,但凡事不是绝对的准确,解放双手就意味着人类的懒惰天性将要得到释放。其实,人工智能就像你比赛时的竞争对手,你很有可能被超越被抛到身后的某个角落!
“机器换人”是“减法”也是“加法”
“20年内7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发起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就业的挑战与应对”课题组作出这一预测。
两年前,人工智能产品“阿尔法狗”以4比1的总比分战胜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震惊世界。从此,关于人工智能的畅想与争议就从未停止。通过模拟人类思维运作模式,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智能翻译、无人汽车、智能机器人逐渐由理论变成现实,“机器换人”的说法成为舆论热点。
但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未来劳动力需求减少,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更新的工作岗位产生。这要求教育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必须提前进行准备,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相应调整。”
从人类历史看,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表示,历次工业革命的实践证明,新技术的使用往往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改变了产业结构。从蒸汽机到内燃机,从电动机到原子能,从互联网到大数据,无一不在做“减法”的同时也做“加法”。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高能耗、低效率的产业被淘汰,许多与互联网的相关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微商、快递员、专车司机、淘宝店主,新的就业形态有效承接了传统产业转移人员,甚至增加了社会整体就业容量。
从社会现状看,完善教育体系是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关键环节。劳动者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是就业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而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放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教育是将劳动力转化成人才的有效机制,必须更多地关注素质教育和高端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和尝试各种更复杂、更需要创造力的工作种类。要坚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事实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励下,倡导知识创新、文化创意的项目正在不断涌现,当今中国的就业环境正在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
从就业趋势看,构建有效的就业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就国家层面而言,实现更充分的就业,首先要为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提供有利条件,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束缚,防止资源错配导致薪资停滞等现象。其次,国家应当对就业状况进行全方位调研,动态掌握造成失业的各种结构性因素,为失业人群提供从登记、培训、对接用人单位的一站式再就业服务。最后,增加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提供职业培训的设施和条件,降低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
从个人规划看,适应未来需要、提升个人能力是每个劳动者的必修课。“任何社会公共服务都只能满足基本发展需求。”张德勇指出,“最根本的还在于劳动者自身的职业规划和价值追求。”
结语:那在下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去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如何去定位我们的未来的方向。就显得尤为关键,让自己的技能拥有不可取代性将变成下个时代的主题。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