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讲解机器人
C919飞行模拟机
水汽发电装置
仿生海豚
仿生鱼
“智能假肢”
模拟驾驶“超跑”
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开展,包括C919飞行模拟机、能“带路”的讲解机器人、可监测水质的仿生鱼、智能假肢等
C919飞行模拟机、能“带路”的讲解机器人、可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发电的装置、可监测水质的仿生鱼、智能假肢、“机器人管家”……昨日,中关村论坛重要活动之一的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开展。来自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四大全球热门行业领域的167项最新科技成果亮相。
1 讲解机器人
能“带路” 可自己规划路线
自建地图、自动巡游、室内讲解、巡逻追踪……现在的机器人都这么聪明了?
从展览的西门进入,一个机器人就会迎上前来,给参观展览的市民带路讲解。
“这款移动的机器人避障性能非常好,所以它能够有很好的室内讲解、巡游的功能。明天市领导来参观,就将由这款机器人带路讲解。”昨日,在展览现场,特斯联市场部任少博这样介绍。
“这款机器人不用提前部署,它来了之后自建地图。”任少博说,这款机器人两天前才来“适应”场馆,来了之后,它自己在场馆内巡游,生成场馆地图,之后工作人员在后台给它设置点位,到哪个点讲什么内容。机器人的避障能力很强,地面上的坑都能绕过去。
2 C919飞行模拟机
体验试驾大飞机C919
C919飞行模拟机亮相展览,模拟机按照1:1比例还原了C919驾驶舱,观众可以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体验试驾大飞机C919。
“欢迎来到C919驾驶舱,我们的飞机已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正前往大兴国际机场……”在成果展体验区,北京东方瑞丰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C919飞行模拟机引起了观众的兴趣。随着体验者开动飞机,眼前的弧形屏幕上的画面也离开地面,钻入云层,效果十分逼真。
据公司副总经理赵永嘉介绍,飞行模拟机按照1:1比例还原了C919驾驶舱,驾驶舱内部的控制和显示设备,以及操纵装置从外观到功能与C919飞机基本一致,可以让体验者从操纵力、视景、音响、控制等多方面体验驾驶C919国产大飞机的感受。
飞行模拟机分为训练类和工程类两种,一方面它是航空领域用于飞行员训练的重要地面装备,相比于真机实训,具有性价比高,操作风险低的特点;除了用于训练,可定制、高精度、高等级飞行模拟机也是飞机型号研制、试飞不可缺少的工程装备。
本次参展的工程模拟机,主要用于国产大飞机驾驶舱物理功效评估。后续随着飞机气动数据的完善,升级后的模拟机可用于基于模型的虚拟试飞,可以提高飞行试验的安全和效率,尽早发现解决飞机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缩短型号研制周期。
3 水汽发电装置
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发电
大家都知道水电、风电、火电、核电,但你听过水汽发电吗?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带来了一个水汽发电项目展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个像灯笼的圆球,伸出一些导线,正在给手机、计算器供电。“这个项目是我们团队原创的,最早在2014年提出这样一个想法,通过特殊材料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就可以发电,它产生的电比较绿色环保,可以全天候24小时工作,无论白天黑夜,还是晴天下雨都可以工作。”清华机械工程系博士生黄亚鑫介绍,这种发电装置应用范围很广,能量输出也很高,单个0.5×0.5平方厘米器件可以产生的电压是1.5V。
展示所用的三个装置产生的电量,足以给手机充电,器件的数量越多,产生的电量就越多。
他表示,这种发电装置的主要特点是绿色环保,体积小、输出高,不同于硬质的传统电池,它可以做成柔性的器件,随身携带,在野外作为紧急电源使用。此外,在一些极端环境下,很多电源都是失效的,这种装置依然会有效供电。海洋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因为海上湿度很大,可以有效供电。
4 仿生海豚
能拍视频能“钓鱼”
“这款仿生海豚,是我们2019年新发布的一款产品,今年4月获得了美国爱迪生发明金奖,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获得爱迪生发明奖的产品。”臻迪科技现场负责人张胜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这款仿生海豚的前方安装了可以220度旋转的四个摄像头,摄像头可以看到水面和水下的风景,可以拍照拍视频,然后进行1080p传输。
这款产品很大的用途是智能钓鱼。“仿生海豚的后边有一个拖线装置,另外配合我们一款寻鱼装置,可以探测水底地形,也可以通过声呐探测鱼群。这些产品在国外卖得很好,因为很多人都有船。”张胜说。
张胜表示,这款仿生海豚也可以用于搜索救援,在“鱼”尾部携带一个救生圈即可。工作人员可以对仿生海豚进行遥控,距离是800米,在一些热带海岛旅游区可以派上用场。
5 仿生鱼
监测水质可下潜50米
展览现场一方水池吸引了很多观众。水池中,一条黑色的机器鱼在灵活“游动”。
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周子烨介绍,这款仿生鱼机器人仿照的是海豚,主要用于水质监测,可以监测水体的温度、盐度、深度和其他一些与水质相关的指标。
“这款仿生鱼的设计深度是50米。如果更大一些、防水措施做得更好的话,可以到300米。”周子烨说。
据他介绍,仿生鱼机器人相比于传统的螺旋桨推进的潜水器有两个优点,一个是操控性更好,可以模仿一些鱼的动作,比如直接像鱼一样转C形弯,而螺旋桨推进的潜水器必须回转一个圆。
6 自适应机器人
机器人管家将走进生活
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管家,将逐步走入现实生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带来的“自适应机器人交互”技术,能使机器人基于感知功能实现自主学习,在各种家庭环境中学习、识别人和物体,并基于历史进行推理。
只要有海量数据,现有的人工智能就能很聪明。但是当机器人进入家庭和不同场景,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数据,需要逐步适应环境。“我们以知识图谱为核心,驱动人工智能模块自适应学习,就是让机器人通过看到的东西逐步学习,认识人和物体,熟悉家庭环境。”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志刚说,这样的功能将推动机器人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从你让它做某件事,到它逐步了解你的喜好,主动提供服务。”
7 “智能假肢”
全球最轻运动更舒适
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带来的“智能假肢”亮相成果展。这款智能假肢在全球范围内同类智能动力假肢中最轻,而且能根据当前所处地形等做自适应调整,使残疾人步态更加自然,运动更加舒适。
据中心工程师高思源介绍,相较于以往的“被动”假肢,这款“智能假肢”有更大的踝关节活动范围,上下各达25度,和人体脚踝相近,可以满足大部分运动需求。假肢内设电机和多传感器,通过和地面的交互以及对人体姿态的监测,可以对人体运动进行意图识别,并对地形做自适应调整,进而改变助力效果,调节踝关节的刚度。目前,这个踝关节可以实现跑动、崎岖路面行走、交替上下台阶、打篮球、骑车等所需的踝关节动作。
8 模拟驾驶“超跑”
体验专业赛道的驾驶感
在展览现场,很多人在一个模拟驾驶的展位排队。座位上,一名头戴VR眼镜的人在紧张驾驶。旁边的大屏幕,能看到她驾驶在纽博格林专业赛道的情况。
“我们利用游戏引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六轴的动感平台,模拟激烈驾驶的一些超重、加速、减速、推背感等感觉,给体验者带来电动超跑在纽博格林专业赛道的刺激体验。”比特视界互动项目总监温元本介绍说,因为电动超跑必须得由专业的赛车手在专业赛道驾驶,这个模拟驾驶可以让体验者过一过超跑瘾。
温元本介绍,除了游客体验,这个装置还可以帮一些真的赛车手熟悉赛道,或者帮助越野俱乐部学员模拟特殊路面的驾驶技巧。在一些高危行业中,这种模拟装备也有用武之地,“比如消防演习中”。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张璐 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