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70年风雨历程,如今的中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带动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盛,一大批新职业不断涌现。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将用系列数据报道,勾勒“新时代新职业”的诞生与成长,关注它们为新经济注入的活力与动力,给你我生活带来的变革。数据系列报道推出第二期——让工业机器人乖乖听话的人。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与系统运维员,前者是机器人的“指挥员”,负责让工业机器人“乖乖干活”,后者是机器人的“家庭医生”,确保机器人“身体健康”不出错。今年4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这两个职业,被列入人社部等部门发布的13个新职业名单。根据工信部测算,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届时人才需求量超过20万人。需求大,前景好,待遇可观,带着众多光环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受到社会追捧,成为众多小鲜肉小姐姐们的就业方向之一。
【收入前景】
广东顺德一名95后小姐姐,就读于一家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在工厂控制台上设置好参数,让智能机械臂前进行生产线的实际工作。而她身边好几名年过三十的系统操作员同事,则是参加社会相关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机构的学习,从普通工人转型而来,转型后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
根据职友集数据显示,约七成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月薪集中在4500-8000元,一成收入超过8000元。而工业机器人维护工程师收入在7000-10000元/月,系统集成工程师月入甚至超过两万元。尽管不同地区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薪资水平有一定差别,但对中国千万技术工人来说,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转型空间。
【人才需求】
每万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自动化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这一指标越高,意味着自动化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IFR数据显示,韩国以每万人使用710台工业机器人位居榜首,中国每万人使用97台工业机器人,略高于亚洲平均指标(每万人使用75台工业机器人)。IFR认为,“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所以目前在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以及“机器换人”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出现“一将难求”的情况。根据工信部规划,2020年我国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为 20万人左右,且每年仍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专业培养】
近年来,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机器人技术研究与本体研制方向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在硬件基础与技术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但现场调试、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依然有所欠缺。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对近7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数据进行采集分析,2013年,全国仅有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两年后的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容量已经达到约 26 万台,同年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增长至45家,不过当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仍只有不到200人。
随着社会上对培养该领域人才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全国多个省份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技术专业培养大幅增长。2016年开始,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数量爆发性增长,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达到238个,到2019年全国578个高职院校共开设634个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其中,河南省共有48家高职院校开设了56个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全国最多;其次是广东和江苏。
【市场支撑】
人才需求背后是庞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前不久,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7.3亿美元,连续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称,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来看,中国遥遥领先,2018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13.32万台,超过了第二名到第四名的总和。日本以5.24万台、美国以3.81万台、韩国以3.76万台分居二到四位。
国内各省份机器人生产实力如何?2018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3.2万台套,占全国22%。天眼查数据显示,广东省的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超过全国总量的三成;其次为江苏省,约占12.4%。
下个新职业马上来!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统筹:邹莹 数据采集分析:南都记者 凌慧珊数据来源:《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天眼查、职友集等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