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原标题:2019十大IDC技术趋势预测:零延迟指日可待
未来,实时计算就会像电力一样,无处不在,却又不见形迹。很快,我们就能见证实时计算的广泛应用,Redis Labs公司研发主管Madhukar Kumar表示。科技行业不同周期的热点各有侧重,比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同时,这些热点又是相互影响的。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没有云计算,大数据也无法单独存在。没有90年代开始兴起的互联网,云服务也不会出现。即将实现的下一个重大技术飞跃,也是多种现有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一个技术飞跃是什么呢?是零延迟,我们将进入零延迟一个的未来。一台设备能在一秒内与人类或其他机器交互,它就是一个零延迟的设备或应用程序。
今天我们在跟Alexa或谷歌Home等设备通话时,它们通常在不到一秒内做出响应,但将来它可能更快。自动驾驶、人脸识别、智能家居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几毫秒内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未来,任何超过一秒的响应时间都是不可接受的。
那么,塑造这种零延迟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新兴的大趋势。
1.量子计算
今年早些时候,英特尔宣布了其用49量子比特建造的量子计算系统,这是一个的重大里程碑,足以超越现代计算机的现有应用极限。IBM和谷歌也发布了类似的公告。
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在明年就看到传统计算机被直接替代,但IBM已经开辟了一个平台,让人们可以开始试验这种新技术。这些进展将为成倍的提高计算处理能力提供机会。
2.5G商用网络启动
Verizon等供应商已经在美国的一些城市部署了5G。不过,首批5G网络预计将于2019年在英国上线。
5G技术以4G技术为基础,提供每秒1GB的上传和下载速度。没错,在使用5G网络上班的路上,你可以在不到10秒的时间内下载一部完整的高清电影。
3.持久记忆存储技术
英特尔最近宣布推出Optane DC持久存储器,它看起来像任何标准的RAM,但能存储TB级别的数据,甚至能在断电时保存数据。
希望这项技术继续改进,并最终取代大多数硬盘驱动器。随着容量的增加,海量数据可以被实时处理,并且在不接触磁盘的情况下实现持久化存储。
4.边缘计算中的实时数据处理
由于上述前3项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数据处理将在边缘计算的过程中实时发生(即自动驾驶、智能城市、人脸识别、可穿戴技术等设备载体)。
这种现象在边缘或雾计算中经常被提到,随着处理速度的加快,数据在内存中随时可用,网络速度呈指数增长,这种现象将变得更加真实。
5.数据处理与计算技术的融合
在传统的大数据实施过程中,我们看到编程逻辑转向了数据处理,比如MapReduce和Hadoop等基础架构。现在,将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数据,特别是不同的数据类型会融合计算技术,进行接近零延迟的处理,因为,在磁盘上搜索数据时的任何延迟都将不再被接受。
上述五种趋势将把我们推向零延迟的未来。还有更多的趋势需要关注,这将对我们未来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6.无服务器架构
大型数据集合中采取的无服务器处理方式,将把更多的工作负载从大数据转移到kubernet这样规模的工具上。这意味着,更多组织可以通过功能服务(FaaS)解决方案来处理大数据,从而提高速度和成本。
7.多云架构
采用多云架构,可以使数据存储和云平台及供应商之间摆脱单一的深度绑定关系。你的数据可以一部分存储在AWS上,一部分存储在谷歌云上,甚至是边缘计算机上。越来越多的组织将使用像Kubernetes这样的技术来摆脱单一供应商的桎梏。
8.消除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偏差
像谷歌、脸书等拥有大量消费者数据的公司,它们试图从这些数据中筛选出偏差,使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模型更加精确,没有偏差。
比如,我们可以说,过去50年里,个人贷款的发放方式存在很多偏差。但是同样,依靠数据不断提升的机器学习算法,几乎可以肯定也存在偏差,而且还会持续下去,这是所有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供应商必须克服的一个挑战。
9.数据隐私
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即时处理的需求很大,而数据隐私将继续主导许多数据存储和处理方面的决策。
今年,欧盟推出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这对企业收集和使用私人数据的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收集和处理数据以及政府规章制度等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牵制。
10.事件驱动架构
微服务架构将进一步演化和发展。特定服务与整体应用程序的协作能力不断增强,MASA(网格应用和服务体系架构)这样的架构越来越受欢迎。这种方法使用数据服务来监听事件,并给予实时响应。
从2019年的预测中得出的最大结论应该是,我们正走向一个零延迟的未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最终,就像电力一样,我们将看到实时计算无处不在,又肉眼不可见。
面对这样的未来,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而这当中也存在着一些巨大的挑战,还有机遇。
结语: 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期,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IDC预计,到2021年,至少50%的全球GDP将会是数字化的,中国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5%。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态将推动各行业持续创新转型,实现稳步增长。到2020年,投资者将使用数字化平台/生态系统、数据价值和客户参与度作为评估企业的要素,智能将渗透到企业方方面面,引领企业的未来。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