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香港《南华早报》7月13日文章,原题:对在美中资企业来说,跨越文化鸿沟的能力决定成败2014年,两家中国化工企业都制定斥巨资在美国建造大型工厂的计划,最终拟建的这两家工厂都落户于路易斯安那州,且仅相距数英里。5年后,玉皇化工已获得所有主要许可手续且其工厂建设已完工60%,而另一家仍在疲于应付有关审批事项。
一些业内高管、当地官员和公民团体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进展程度反映出这两家公司在应对美国商业文化、风险和有关限制等方面的不同经验。
拥有1500家会员企业的美国中国总商会上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文化差异是其会员在招聘和留住美国员工时面临的最大问题。该商会表示,美中文化差异是在美中资企业遭遇的最大战略挑战之一。“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欠缺哪些知识”,玉皇化工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姚超良(音)表示。该公司正在路易斯安那州投资18.5亿美元兴建化工厂。
其实,在美国绝非只有中资企业面临此类问题,日企、韩企过去也分别因封闭式的管理、直率的表态受到指责。
但跨文化专家表示,美中两国企业的一个共同问题是“自大”:在各自巨大的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后,他们尚未(因地制宜地)改变其经营策略就大举进入对方的市场。例如,美国家居建材零售巨头家得宝在2006年大张旗鼓进军中国后才意识到,其DIY(自己动手组装)的卖点在劳动力便宜的中国被视为一种贫穷的标志。2012年该公司关闭了其在中国的最后7家连锁店。
在美国,中资企业也在受困于其更具行政色彩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并非总是能与美国员工相安无事,因为后者以挑战管理者权威、越过老板行事且公开表达反对意见等著称。
在美中资企业犯下的另一个错误是过于依赖从中国调遣的经理人。由于缺乏相关语言技能或文化认知,这些经理人习惯了中国的工作模式,很难与操着英语或西班牙语的美国员工打成一片。
阿肯色州经济发展委员会驻上海代表处主任林赛·刘说:“我们尽量让我们的(中国)客户招聘(美国)当地员工和团队负责人,并为社区活动出资以缩小文化鸿沟。”
专家表示,与语言技巧同样重要的是沟通问题。中国人之间的互动通常更间接和微妙,这有可能让习惯于明确且直接指令的美国员工难以觉察。“中国文化不提倡对抗,”华盛顿公共政策企业Access Partnership的国际经理吕晓萌(音)表示。“他们更倾向于旁敲侧击。”
最理想的人选是说流利中英文的经理人,他们能够为两种文化搭建桥梁,并有权及时做出重要决定。姚超良表示,对许多正前往美国的中资企业来说,避开主要文化陷阱的能力已成为决定其成败的因素之一。(作者马克·马格涅,王会聪译)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