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网络强国 科技创新
当最关注互联网,最懂前沿技术的专家齐聚古朴的水乡乌镇,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10月21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第二天,一共举办了12场高端论坛。围绕5G、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技术等话题,中外的官员、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展开了讨论。
在人工智能论坛,与会专家们从教育、医疗等方面,大谈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价值。不过也有观点表达对隐私、伦理和安全的隐忧。
如何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论坛致辞中提到,应加强人工智能相关理论、前沿技术和核心算法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以安全、可靠、可控为保障,营造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环境。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
当天下午,在乌镇国际会展中心,南都记者看到人工智能论坛格外火爆。临近论坛开始前,场外排起了几十人的长队,此时场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站满了观众。
据南都记者了解,本场论坛以《人工智能:开启智能经济新时代》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国际电信联盟联合主办,协办单位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以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为特征的智能经济蓬勃兴起。截至2019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位居全球第二位。
对于如何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陈肇雄建议,加强人工智能相关理论、前沿技术和核心算法研究,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取得突破,提升支撑“智能+”发展能力。同时以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推广,培育壮大智能产业。
新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法律、伦理、社会等方面的挑战,陈肇雄建议,以安全、可靠、可控为保障,营造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监管手段等,打造规范有序、开放合作、安全健康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智能高度发展,如何兼顾安全?打造可信赖的AI
在一堆杂物中,机器人能准确确定抓取点,挑选出匹配的零部件,准确率达到90%。这是德国慕尼黑一家公司基于深度学习等技术开发的可用于工业领域的系统。
当天主旨演讲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举例介绍了人工智能2.0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智能化问题。
潘云鹤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设备是推动工业升级的巨大力量,目前在国内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对工业渗透率,仅17%,远低于德国、美国的40%以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认为,基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将重构,社会形态与产业结构将重组,人类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将重塑。
在吴朝晖看来,人工智能已经迈向新的智能高度,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感知智能方面已赶上或超过人类,图像内容理解、语义理解等认知智能上,也在持续突破。
当人们在感叹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时,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说,现在人工智能已应用于医疗领域,不仅能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水平,也可以让偏远地区的人享受到医疗服务,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但是当我们在进行数字化分析前,数据收集阶段就面临数据所有权的问题。现场很多人会认为,健康数据归个人所有。”高力认为,医院未来如何利用收集到的医疗数据,如何征得用户许可同意用于他处,怎样保障数据安全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新华三集团首席执行官于英涛也认为,在充分利用AI优势的同时,必须关注AI潜在风险。AI的应用有可能冲击现有的法律、道德和伦理边界,进而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伤害。
当下,人们对于人工智能表现出的担忧背后,或许是对新技术的不信任感。如何打造可信赖的AI?京东AI研究院院长周伯文认为应该涉及公平、鲁棒性(译为稳健性)、价值对齐、可复制性、可解释和负责任等方面。这些理念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即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时应坚持真实场景驱动,让AI更有温度和以客户为中心。
“坚信人工智能一定会造福人类”
除了主旨演讲环节,当天论坛还设有两场对话,围绕AI如何助推智能经济,促进人类福祉两个议题,14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论坛现场。
“AI无处不在,”当天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崔宝秋提到,这两天将乌镇的夜景图发到朋友圈收获了上百个赞。其实一部小小的手机就是一个人工智能平台。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胡郁表示,最近几年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时期。通过这项技术,他们正在帮助老师改试卷,帮助医生诊断看病,帮助警察和检察官固定证据等。
清华大学教授朱小燕表示,今天很欣慰听到业内的专家都意识到,如果人工智能不落地应用、不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福利,那么人工智能将面临衰败的结局。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AI被吹到天上,然后‘摔’死。这项技术不是万能的。”她说。
AI的寒冬是否会来临?崔宝秋认为,之所以出现AI没有落地场景,那是因为人们对AI的预期不匹配。什么是AI?当前的A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人们应对AI应有冷静的思考,让学界、企业、政府一起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用现有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
谈及对AI的期望,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第十期研究组顾问官杨晓雅表示,“我是工程师出身,是一个人工智能的乐观主义者。我坚信AI一定会造福人类。虽然有很多关于隐私和伦理的担心,但不能因为有缺点就弃用,相反只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它。所以我相信AI一定是for good。”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李玲 发自乌镇
咨询热线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国际中心E栋二层209房